(通讯员:刘鹏)
主持人:欢迎回来,这里是正在为您播出的南京教育头条,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头条面对面。如果现在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您觉得现在的孩子和家长最容易产生矛盾的导火索是什么?可能很多人会脱口而出:手机。那么遇到因手机引起的这些矛盾,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处理呢?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金陵科技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刘畅老师,我们请刘老师来给大家一起支支招。刘老师不知道我刚才开头说的对不对,现在很多孩子出现的问题,不管他们和同学还是和家长之间出现的问题,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手机的影子。
刘 畅:对,您说得很对,我们在咨询的时候,很多家长的一个很大的抱怨,就是我们家小孩拿着手机不放,这个手机使用很成问题应该怎么办?是确实有这样一个问题,
主持人:那么家长的这种着急您觉得对吗?
刘 畅:它肯定是合理的,因为我们成年人都知道,手机刷起来很上瘾,何况是青少年,对吧?他们着急是很合理的,想要管理也是很合理的,不过这个问题可能不光是一个行为使用的问题。因为我们知道这一代小孩,基本上他们是伴随着手机和电子产品成长的,当家长有抱怨的时候,我们会先请家长回忆一下,在你家小孩没有上学的时候,你有没有频繁地给他使用这些电子产品?因为那个时候不用上学,小孩也很闹,然后可能为了省事,你给他看一个动画片,看一个视频,然后你还有时间干自己的事情,大家会觉得,我们会先请家长回忆一下有没有这样子的行为的一个使用的习惯。
主持人:我觉得99%都会有。
刘 畅:对,这个问题,因为那个时候就会觉得没有关系,影响不大,但其实这个问题还是有一定深远的影响的,因为我们知道小的时候他的大脑神经可塑性,在7岁以前是发展最迅猛的阶段,如果在那个时间段他接触了很多的电子产品,然后有非常丰富的视觉的这种图像的刺激,它可以带来很强烈的愉悦感。这样的小孩儿他的神经对很强刺激的愉悦产生了愉悦感,他就很难对比如说体育运动、读书这样子的活动再能体验到很快乐的感觉。所以先要请家长回忆一下,如果有这样的使用的行为习惯,那可能这个问题不是说现在才产生的,就更不能着急了。
主持人: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有的孩子有的家长他发现这孩子手机用得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然后他们可能采取的一些方式方法也加剧了孩子会更加对这个产品感兴趣了,是吗?
刘 畅:会的,首先如果这个孩子他是突然之间沉迷于手机的,其实这个时候家长直接去管理,它的效果就像你说的它会适得其反。我们还是说所有的亲子的冲突,我们要先以维护关系为目的。所以,过度地使用手机在我们家长看来是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的背后一定有成因的,那个成因可能是孩子正在面临的问题。所以当我们突然发现孩子过度的使用手机了,我们要先去问一问这个小孩你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在咨询的过程中,你就会发现很多小孩儿他是靠手机去躲避现实压力的,就像您说的如果父母一直都很强制地管理他们,其实现实的压力就更大了,他就会更多的逃避在手机当中。然后有一些小孩比如说,他在现实当中没有什么朋友,然后他在手机里面可以交到朋友,这些朋友也不用比成绩比排名,然后有些小孩在现实当中没有什么成就感,他打游戏打得很好,他会获得很多的成就感,他们就会选择逃避在手机里面。所以第一个我们希望家长先去了解一下,过度使用手机是你的问题,那小孩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我们需要先去共同面对孩子的问题,维护好亲子关系,可能这个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主持人:那么我们很多学生可能在他们这个年龄段,他们感觉说我不就是玩玩手机就打游戏,我也没做什么过多过错的事儿,有什么关系?您能不能给他们分析一下?如果过度沉迷手机,将会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
刘 畅:手机的大量的视觉的刺激,比如说游戏当中很强的这种冲突对抗,包括你在游戏当中可以取得的很强烈的成就感,它就会冲淡你日常学习生活当中这种很有一些平淡,甚至有一些枯燥的,时间很长程的这样的一个过程,会让你觉得索然无味。我们知道,现在手机短视频越来越短,比如说第几秒就要抓住你的注意力,我们的注意力的保持时长其实也会越来越短。我们学生现在面临的是一个学习的任务,这个任务是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比较困难的任务,当我们在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成就感又不能像玩手机那样快速获得的时候,其实就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当然光说学习他们肯定不太高兴,然后还有一个其实就是现实的人际关系,因为我们上网是隐匿在群体中间的,也不是实名的,其实我们的那种个体意识就会淹没在群体意识当中,可能很多同学在现实当中他是不敢和人交往的,他只有在网上把我藏在这个群体背后,藏在网络背后,我才去敢跟人交往,这个对他们现实的人际其实也是不利的。
主持人:对,那么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如果孩子过多的沉溺在这种虚拟世界当中,反倒让他在真实世界当中缺少了那种积极的心态了,他就不想在现实生活当中比如说去学习,比如说去运动,或者说想和其他人进行交流,他完全躲在一个壳子里边了。那么可能有些孩子听了您刚才的分析以后觉得,这些都是别人的,我不会,我能够克制住,您能不能从您这么长时间的从业经历当中给我们举一个例子,某一个孩子可能他当时也是和现在孩子一样的心态,然后出现了一些什么样的问题。
刘 畅:举例子可能涉及到这个保密。我最近看到了一个案例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个妈妈也是做心理的,所以她把这个案例写出来了。她儿子打手机游戏,妈妈其实做得很好,她的儿子到青春期的时候,她就意识到所有的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时候会进入到网络世界,所以她就会带着她儿子体验网络的世界,然后并且做了一个很友好的协商,就是说我们我们每天要打多长时间游戏,剩下的时间就不打游戏,看看这样可不可以,然后她儿子是答应的,他们的亲子关系很好,但是没有想到的就是,她有一天突然发现她儿子背着她偷偷打游戏了。妈妈发现的时候,其实也跟她的儿子做了一个很真诚的沟通,就是说我发现这件事情是很失望的,是很生气的,同时也是很担心的。其实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很多父母看到孩子过度打游戏的时候一个心理的复杂的情感,妈妈是全部都跟这个孩子说了的,然后这个孩子其实他一个反馈就是,他觉得打游戏很开心,他觉得他自己是可以控制时间的,但是没有想到控制不了,他就是控制不住地去想这个游戏,所以他就背着他妈妈去打游戏了,但是这个孩子也很真诚地分享了,其实这一点父母们也应该知道,就是当孩子他去沉迷在这个游戏当中的时候,他做什么事情都会去想着游戏的时候,他并不是一个完全的享受的过程。然后那个孩子也分享了,其实当他体验到这种上瘾的时候,他也很担心,他也很紧张,因为上瘾就意味着你是被这个事情给控制住了,所以他的情绪也是很复杂的。所以如果有青少年朋友认为,青少年朋友认为他们的意志力是足够坚定,可以控制自己玩手机的时间,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的意志力没有像我们想的那么坚定。
2025年7月17日南京电视台报道,链接:
http://www.nbs.cn/tv/njjytt/2/202507/t20250717_759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