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推荐阅读

more

媒体金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媒体金科 - 正文

金陵科技学院:新兴应用型大学的探索者

信息来源:南京日报 | 作者: | 发表日期:2018/11/12 | 点击数:
 

金科创客汇的学生向校领导展示创业成果。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课堂。

学生在ABB校企合作工业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做实验。


金陵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现有江宁、幕府、白下三个校区,主校区位于江宁大学城。学校占地总面积101.64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64.6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9.48亿元,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2万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近50人。设有17个二级学院,另有7个教学科研单位。开设涉及经济学、文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六大学科门类的58个本科专业。

当国家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时,金陵科技学院审时度势,准确定位,明确目标,抓住机遇,乘势而为,在国内率先提出办新兴应用型大学的理念并付出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先后成为教育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中国应用科技大学(学院)联盟创始单位、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主席单位、《中国新建本科院校质量报告》起草单位等等。秉承“厚德兴业”校训、“三干三创”校风精神,肯干、能干、实干的金科院人,在持续的创新、创业、创造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奋力向新兴应用型大学的目标迈进,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可喜的成绩。

A 将智慧应用于一座城市的发展

金陵科技学院是一座为南京而生、为南京而在、为南京而长的地方本科院校,学校坚持“地方型、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扎根南京大地办新兴应用型城市大学,多年来一直将自己的办学过程与城市的发展密切关联,坚持以“南京化战略”为圆心,持续拉长发展半径,学校的“南京能力”不断提升。

(一)坚持把学校发展的魂放在南京。金陵科技学院将服务面向定位聚焦南京,坚持服务南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宗旨,以南京为第一服务方向、第一主要目标、第一优先发展的区域指向,视南京化为存在之根,并把它作为衡量学校一切办学行为的根本价值取向,全面整体地研究南京、扎根南京,把学校所有的功能全面融入南京,化入南京,服务南京,贡献南京,与南京共同成长。

(二)努力成为南京发展的重要主体。金陵科技学院紧紧把握南京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创新发展等带来的新机遇,深入研究自己在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应承担的角色与责任,将学校服务南京的使命具体化为“六个地”,即致力于将学校建设成为南京市所需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供给地、南京实用型和市场型科技成果的孵化地、南京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南京引智引业的桥梁和发酵地、南京各类专业和行业管理人才的储备地、南京文明服务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和奉献地,全面提升学校服务南京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南京能力”,努力进入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主攻方向,全面对接、承接“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主动在解决南京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上做贡献。

(三)全面推进校地融合的发展理念。金陵科技学院坚持“南京有多大,学校就有多大”的发展理念,将教学与人才培养、科技研发与技术转化、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职能全面融入新南京建设行动,与南京血脉相融并互动协同、一体化发展,借力南京的资源,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学校与南京的融合度,彰显学校办学的南京元素,在大量新兴增长点上取得突破,强力推动南京市属应用型大学的新兴崛起,打造南京名城建设的新名片。

金陵科技学院大力推进“南京化战略”,有效提升了该校在科技、人才服务等方面对南京的贡献度。学校与市域各级机关部门开展了广泛合作,与市政府及市科委、市经信委、市农委、市财政局、团市委及市方志办等部门签约合作,与市雨花台陵园管理局共建雨花台干部学院,与市文广新局合作共建“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与市文明办合作共建“南京市志愿服务学院”,与市社科院共建“南京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与高淳区政府共建“高淳智能产业研究院”等。同时,学校还与江宁区、秦淮区、高淳区等共建大学科技园区及新型科技创新载体,学科专业资源深入到各区的产业集中区,提供技术与人才服务。作为南京市首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该校现已举办了17期知识产权企业家高研班,培训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负责人等1000余人。学校与省知识产权局共建了“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中心”,并建成了“南京知识产权服务导航平台”。迄今为止,学校已连续8年荣获“南京市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单位”。学校的专业技术团队深入江宁、高淳、浦口、六合等区做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对接,一批项目获批省挂县强农项目、市农委扶贫项目。近三年,农科教讲师团对全市农村实施送科技到乡活动,组织培训327场次,直接培训农民30700余人次,受到基层农民的广泛好评,农科教讲师团荣获2016年全国“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依托职业师学院,累计完成职业技能鉴定13900余人次。此外,学校为南京青奥会、南京亚青会等大型赛会提供志愿服务5000余人次,学校荣获2016年度“送科技、比服务、促增收”活动表现突出单位奖项。

B 将理念应用于一份坚守的实践

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一直是金陵科技学院坚守的实践,学校积极响应时代召唤,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标,坚持“需求导向、能力为本、知行合一、重在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顺应新时代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对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扎实、本领过硬、用得好、站得住、有作为、受欢迎的各级各类人才的迫切需求,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领域,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基础扎实、职业素养好、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新型高级应用型人才,牢牢锁定高水平新兴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坚持“三地”思想,明确四个“指向”

金陵科技学院紧紧围绕为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使命,提出并坚持“三地”思想,明确四个“指向”。“三地”,即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上始终坚持“地方性”,在发展路径上始终坚持“地方化”,在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地方型”。通过深入实施南京化战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四个“指向”,即服务面指向地方与行业,形成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的有效对接,提高所设专业与产业(行业)结合度、融合度;基本属性指向专业性教育,即以专业性教育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逻辑起点;关键环节指向合作教育与实践教学,创建特色鲜明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强化政产学研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教育;培养类型指向高级应用型或现代高端职业型(职业师化型),充分彰显职业的适应性特征。

突出新兴新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应用型人才是一个人才的类,有规格,有型号,新兴应用型大学就是要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金陵科技学院以创新的思维和开放的眼光,探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双十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即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始终坚持“十个结合”,着力强化“十个特点”,具体为:坚持学校发展与南京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体现学校发展的“南京化”;坚持专业标准与行业标准相结合,体现专业发展的“行业化”;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与个性化模式相结合,体现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坚持模块化课程与特长性课程相结合,体现课程设置的“个性化”;坚持实践教学形式、实践平台、实践课程、实践能力相结合,构建“3344”实践教学体系,体现实践教学的“系统化”;坚持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实际、应用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相结合,体现教学内容的“用新化”;坚持学校资源与多类型社会资源教育相结合,体现合作教育的“多元化”;坚持学校教师与企业师资的结合、教师理论教学能力与实践教学能力的结合,体现师资队伍建设的“双师、双能化”;坚持专业教育与就业创业创新教育相结合,体现就业创业与创新教育的“全程化”;坚持人才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相结合,体现人才的“职业化”。

强化应用特色,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12345”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是金陵科技学院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逐步优化形成的个性鲜明的应用型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抓住“一条主线”:以南京经济社会需求和就业创业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坚持“两个结合”:坚持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素能教育有机结合;建好“三类课程”:建好由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培养“四种能力”:培养由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及社会适应能力所组成的职业化能力;加强“五种平台建设”: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合作教育平台建设、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建设。在此基本模式的架构下,各专业充分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加强教学改革与研究,形成了个性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树立“新型”应用型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学校分类分层次开展人才培养实践改革,形成并实施了六个具有代表性的专项计划:卓越工程师培养专项计划、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专项计划、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立交桥建设专项计划、国际合作教育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均取得了突出的成果。近年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考研、升学率逐年提高。麦可思公司调查数据显示,学生毕业半年后月薪和对学校的满意度不断提高。2018年“广州日报应用大学排行榜”中,该校在全国872所本科高校中应用指数综合排名第39(江苏第3位),应用指数排名位列全国第7位(江苏第2位),学校的应用特色受到社会的积极肯定,多次在全省和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为典型发言。

C将创新聚焦于一个时代的需要

瞬息万变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高速改变世界格局,知识经济在持续深入发展。中国正处于新兴崛起加速复兴的伟大时代并向创新型国家快速转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需要有新兴的应用型大学来为新经济、新产业、新发展提供适用的新型应用型人才并提供应用研发与技术转化的支撑。金陵科技学院深化产教融合,聚力创新创业,将师生的教学科研紧密对接新时代的需要。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共建推动科技创新

金陵科技学院在系统总结世界高等教育发达地区科技大学跨越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新机制,广泛开展校企合作,集聚校外资源,形成集成效应和协同创新能力。学校与中科院软件所合作举办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累计开办了5期,已毕业4109人,填补了全国本科层次基础软件人才培养的空白。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与江苏电子竞技运动协会、南京视觉互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建电子竞技产业学院,与中国安装协会智消电分会、南京熊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南京恒天伟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等共建职能楼宇产业学院,与南京市“三城九镇”战略第一镇禄口镇、中铁二局置业有限公司共建大学生创意创业孵化器——国际皮草产业研究院,围绕行业企业的迫切需求培养人才。学校引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ABB集团、西门子、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等全球领军企业来校共建行业内最先进的实验室,引入企业工程师,合作开发课程,培训师资,培养学生,开展技术创新。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市级以上政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46个,校外实习基地457个,专业综合性实践教育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173个,校企联合共同开发课程达301门。学校还与中软国际、NIIT(上海)、北京华晟、江苏万和、南京麦瑞克、上海智翔等企业合作共建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4个江苏省级软件服务外包类专业,培养嵌入式应用型人才。

聚力创新创业,师生“双创”能力明显增强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鼓励引导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互为推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近5年来,该校承担纵横向科技项目近150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累计增加了7倍,论文被SCIEIISTP等检索收录数比2012年增加近4倍,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增加了45项。申报专利3939项(学生1514项),获得专利授权2577项(学生1216项),专利成果转化51项(学生7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快速提升,专利等知识产权转化率明显提升,专利工作连续多年在全省高校排名前十,江宁驻区高校前三,专利开发已成为学校的重要办学特色之一。学校的“金科创客汇”成为南京市首家国家级高校大学生众创空间,目前有65个在园孵化项目,经过孵化,其中34家已经进行了工商注册,成立了大学生自己的创业公司。校政企合作成立的“众创空间”天使投资基金达到700余万元,助力大学生初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5100余人次,荣获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江苏省金奖各1项,在学生参加的“AB杯”全国大学生自动化系统应用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台达杯”高校自动化设计大赛等活动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汉韵霓裳》作品在第一届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活动中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优秀国学教育文艺作品”。

结束语

新兴应用型大学建设是一个新课题,是一条康庄大道,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在探索建设新兴应用型大学的道路上,金陵科技学院任重而道远。“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牢把握‘九个坚持’,紧密围绕‘聚焦特色新兴,聚力创业兴业’主题,坚定信心,持续创新,办出新型,实现新兴,努力成为南京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南京’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成为新兴应用型大学深入的探索者和开拓者。”金陵科技学院党委书记陈小虎满怀信心地说。

本文刊于20181112日《南京日报》A04版,链接:

http://njrb.njdaily.cn/njrb/html/2018-11/12/content_518349.htm?div=-1

(责任编辑: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