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推荐阅读

more

推荐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推荐阅读 - 正文

工作“闪辞”,成长不能“闪退”

信息来源:2018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 | 作者: | 发表日期:2018/10/12 | 点击数:
 

        不久前,有研究报告显示,年轻人从事第一份工作的平均时长在不断缩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择一行、终一生”到“工作闪辞、频繁跳槽”,就业选择反映出不同的就业观念、动态的用人需求。本期微议录,我们选刊三篇来稿,一起剖析这一现象,为更多人择业就业提供参考。

  参与互动,请关注“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号:rmrbpl)和本版。

  ——编者

  工作是成长一部分

  不少人被“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所感染,觉得潇洒、随性。然而,辞职不能是冲动之举,而应是深思熟虑的选择,要有对未来和人生负责的态度。一份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也是一种价值追求。如果只是几个月的浅尝辄止,没有掌握做好工作的方法,无法感悟到进步,又怎么能体现奋斗的价值?对员工和用人单位而言,这都是一种遗憾。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人民教师。从最初被学生气哭、胆战心惊走上讲台,到后来收到孩子们的祝福、胸有成竹讲课,这样的历程,绝不是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可以体验到的。当老师的这份经历就是我人生中难得的财富,每每想来都有无尽的触动。

  人生走过的每一步,都是生命的印记。工作是成长的一部分,工作中增长的经验、经历的挫折、收获的情谊,都在为自己的人生做铺垫、打基础。稳扎稳打,才能聚沙成塔,最终走到事业的巅峰,成就更好的自己。仅仅因为冲动就选择“闪辞”,恐怕会错过一段人生旅程中本该欣赏到的美景。

  ——@侯嫣

  不同历练大有裨益

  年轻人“闪辞”现象,值得关注却无需紧张。敢于“闪辞”的最大底气,是时代创造了多样化的职业选择。改革开放40年来,新业态、新职业不断涌现,人生价值的实现路径有了多种可能。“闪辞”看似冲动,但也反映出追逐梦想与时代机遇不断适配的过程。从初入社会到发现自己的舞台难免几经波折,年轻时多些尝试并非坏事。

  有人担心年轻人做人生选择题时常“涂改”,安不下心、成不了事。然而,换个角度看,眼下走点“弯路”恰恰是为了将来能够顺顺利利。作为一名“80后”,我的第一份工作只做了不到8个月,在经历国企、民企和创业的诸多尝试后,最后成了一名公务员。每段职业都有难以替代的收获,每种身份都能让我以不同角度观察社会,这样的历练如今大有裨益。从经历中萃取成长的养分,就会让我们认识未知、弥补欠缺。

  缤纷的时代必然是个包容的时代。不妨用宽容的眼光看待职业选择,见证不一样的精彩。

  ——@陆洋

  人才是核心竞争力

  从“闪辞”现象中,可以看出很多年轻人对自己的未来有主见、有胆识、有自信。深层次来看,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就业市场正在发生转变。新产业新动能孕育兴起、市场活力竞相迸发、创新创业氛围空前高涨等外部环境,以及人口结构变化、受教育程度提升、就业观念更加灵活多元等内生动力,给予年轻人更多机遇,促使人力资源价值提升、流动性加快。

  对一个企业或者行业而言,人才是关键。善于发现、培养和使用、留住人才,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闪辞”现象凸显出人才的重要性,把员工的现实需求、发展空间、职业规划等诉求摆上更高位置,提供更多人性化关怀和培养,将成为用人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风向标和增长点。把心留住,才能把人留下。

  ——@王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