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推荐阅读

more

媒体金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媒体金科 - 正文

青年学子助力传统民居重焕容颜

信息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 作者: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 发表日期:2025/03/26 | 点击数:
 

(通讯员:陆慧 刘鹏 鲁瑶)传统民居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乡土与人情,一砖一瓦都讲述着历史往事,一草一木都承载着无尽乡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国传统民居数量正在急剧减少,对传统民居进行保护尤为紧迫。在金陵科技学院,有支以青年学生为主力的队伍,一直都在为保护南京的传统民居默默努力着,他们便是建筑工程学院的“古建新生”团队。

刘诗阳是一个无锡姑娘,家就住在惠山古镇附近,从小在耳濡目染中爱上了传统民居。2021年,她考入金陵科技学院并加入了“古建新生”团队,迅速成长为团队负责人。前不久,刘诗阳带领团队来到南京江宁杨柳村,这里有青砖黛瓦的深宅大院,也有历经风雨的岁月残垣,此行的目的就是给村里的破旧建筑制定修缮方案。团队会先使用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和应力波无损检测技术,诊断木构件中常见的虫蚁病害问题以及建筑墙体的倾斜情况等,并进行数字存档,精确预判结构损伤、挠度倾斜等。刘诗阳介绍,在杨柳村现场的工作就相当于给当地的古建筑做一次“体检”,拍几张“CT”,回到学校后,会利用历史建筑保护与健康监测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基于建筑全过程的互联网+BIM智能仿真教学平台,对破旧建筑进行虚拟修复模拟,预判结构风险。“我们结合杨柳村当地文化,建议将传统民居改成民宿,争取实现居民收入与文化传承双赢。”刘诗阳说。

刘诗阳也曾带领团队对南京江宁孙家祠堂进行现场勘绘,到江苏省方志馆调研学习,并创作了与祠堂相关的文创背包。在南京江宁杜桂村,团队利用无人机等设备快速完成了单站全景扫描,提出了以太阳能瓦片代替传统瓦片的环保方案。“古建新生”团队就这样带着热爱忙碌在一个又一个保护传统民居的项目中,从安徽西递、宏村,到南京江宁杨柳村、湖熟古镇,都可以看到他们乐此不疲的身影。在一次次实践中,团队已经获得高等院校第六届绿色建筑技能大赛优秀作品奖等4项国家级荣誉,并在申报7项专利,刘诗阳也入选了去年南京市的“启航计划”。

据了解,“古建新生”团队已经先后调研了100多次传统民居,拍摄了1万余张古建筑照片,设计了100多个修缮方案。团队也积极通过小红书平台向青年群体宣传传统民居,并获得了较多流量。

本文刊于2025年3月25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链接:

https://www.hubpd.com/#/detail?contentId=4611686018430860782

(责任编辑:党委宣传部)